首届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大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22年02月23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

2022年2月1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金域医学协办的首届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大会暨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会议在厦门隆重召开。国内外淋巴瘤领域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滤泡性淋巴瘤(FL)目前诊疗的热点和难点,以及最新临床科研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探讨,旨在提高对FL的认知,推动FL规范化诊疗。小编将此次大会的主要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x.jpg

首届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大会 会议现场

肇始之年 滤泡淋巴瘤工作组取得良好成绩

FL是最常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起源于生发中心。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FL的诊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中国FL患者的生存期已接近西方国家的报道数据。但FL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着“提高FL的科研水平,推动FL的早诊断、规范化诊疗,缩短中国FL诊疗与欧美国家的差距”的初心和责任,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的发起下,2021年1月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成立。

开局之年,工作组在全国同仁的共同努力协作下,首次总结了中国滤泡性淋巴瘤人群的真实世界研究成果,并发表于血液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同时,工作组由成立之初的30多位委员,到目前国内近90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覆盖全国各地,有利于后续工作组在各个省份开展工作。

“这一成绩有目共睹”,工作组组长、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兵教授表示,“下一步还会进行更多临床研究和总结,积极推动中国FL的规范化诊治;推广FL的规范化诊疗;并开展包括FL肿瘤微环境、CAR-T、MRD监测、新药研发等研究,推动临床转化研究。”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等专家(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大会出场顺序排序)在致辞中,纷纷给予了在徐兵教授带领下的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这一年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他们共同希望,工作组能“行而不辍”,在临床研究和科研方面继续努力,开展前瞻性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滤泡性淋巴瘤诊疗规范及指南研究,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在全国各省落地工作组的工作中,推动基层FL规范化诊治和全程化管理。

1.jpg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致辞

1.jpg

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致辞

1.jp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致辞

1.jpg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致辞

1.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致辞

1.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致辞

会上,金域医学正式加入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成为常务理事单位及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依托“大平台、大网络、大服务、大样本和大数据”等核心资源优势,以及助力多个国家级疾病联盟全国落地的经验,金域医学将携手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的其他单位成员,共同推动工作组的工作有序开展。

3 - 副本.jpg

金域医学成为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的常务理事单位及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百花齐放 滤泡性淋巴瘤学术盛宴精彩纷呈

会上,多位淋巴瘤领域专家先后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分享了FL患者预后、不同疾病阶段FL患者的诊治、病理诊断等专题的前沿研究进展。

Novel agents and regimens for lymphoma

美国纽约医学院、威彻斯特医学中心刘德龙教授指出,随着临床技术的进步及新药的研发水平的提升,淋巴瘤治疗领域的新型方法发展迅速,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CAR-T、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例如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器[BiTE]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ASCT治疗淋巴瘤仍然是非常实用的方法,而新型治疗方法的联合方案治疗淋巴瘤的时代将会很快到来。

1.png

美国纽约医学院、威彻斯特医学中心刘德龙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滤泡性淋巴瘤预后分层及中国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模型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表示,FL是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预计中位生存期为8-10年,部分患者可转化为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且FL患者一线治疗后24个月内疾病进展(POD24)预后较差,因此如何识别高危FL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针对FL的风险分层模型中,有些模型在“无化疗”时代已不适用,亟待进一步改善。更准确、适用于新药时代、并能指导临床方案选择的预后模型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1.jpg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初诊滤泡淋巴瘤的一线治疗选择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指出,FL的一线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就如何“个体化”选择适合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FL一线治疗获得有效缓解的患者,可通过PET-CT或者MRD的监测来指导后续的维持治疗,这是今后研究的方向。朱军教授同时指出,FL诊疗已进入新时代,近几年新药的出现为FL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以新一代的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为例,其与CHOP、苯达莫司汀等治疗方案的联合为患者带来了良好疗效。

1.jp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伴有大B成分的滤泡性淋巴瘤的特点和治疗进展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何旭华教授从病理学角度,探讨了滤泡性淋巴瘤相对侵袭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如FL3b、合并高KI67指数、CD5+、合并TP53突变或肿瘤微环境合并M2亚型的滤泡性淋巴瘤。何旭华教授通过详述这些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提示临床医生需注意不同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特征,提高对这些亚型的认识并进行规范化治疗。

1.jpg

美国杜克大学何旭华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in Korea

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学中心血液肿瘤学分院的Won Seog Kim教授分享了韩国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经验,从FL流行病学、分期分级、分层治疗以及未来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1.jpg

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学中心血液肿瘤学分院Won Seog Kim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难治复发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兵教授探讨了难治复发FL治疗的最新进展。从FL的发病机制、难治复发FL的治疗策略等方面阐述了对FL的新认识,展望了未来FL在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的前景。 徐兵教授表示双抗在FL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Mosunetuzumab联合来那度胺方案与Glofit单药或者联合奥妥珠单抗的方案等,双抗治疗有可能和CAR-T治疗形成互补或竞争。新药时代的到来,不同药物的组合及细胞治疗为FL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1.jpg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滤泡性淋巴瘤病理诊断的挑战和对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小秋教授同样从病理角度,探讨了FL病理诊断的7大难点和热点。包括滤泡性淋巴瘤与反应性滤泡增生的鉴别诊断要点、空芯针穿刺活检(CNB)带来的风险与困难、BCL2阴性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特征,滤泡性淋巴瘤与边缘区淋巴瘤病理鉴别诊断要点等,系统梳理了滤泡性淋巴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化流程,同时强调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分子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1.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百家争鸣 学术报告及病例讨论观点碰撞

下午的滤泡性淋巴瘤会议分为学术报告及病例讨论分会场。

学术报告分会场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志铭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个诊疗中心的9位青年才俊发表各自中心针对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由国内各大肿瘤中心的著名专家主持及进行点评,对不同研究报告提出各自看法和建议,将有益于后续的研究工作。

病例讨论分会场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易树华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提供7个实战病例,引发热烈的学术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上的饕餮盛宴。

总结

首届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就滤泡性淋巴瘤进展的前沿和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剖析,对工作组后续开展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科研深入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将踔厉奋发,以改善中国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为己任,继续在FL临床、基础科研和转化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工作,以加深对FL的认识,提升FL的诊疗水平,为FL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