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CAP方案一线治疗边缘区淋巴瘤的II期临床研究


作者:yatao 日期:2023年10月31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

边缘区淋巴瘤(MZ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起源于外周记忆淋巴细胞。部分患者经过标准一线治疗后无法迅速达到完全缓解(CR)或复发。研究表明,MZL中NF-KB信号通路处于异常激活状态,而硼替佐米是一种靶向NF-KB通路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河南省肿瘤医院褚俊峰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VR-CAP方案一线治疗MZL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了VR-CA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硼替佐米和泼尼松)的最佳受益者。该研究的最新结果在2023 ESMO上公布,医脉整理如下。

研究方法

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的VR-CAP一线治疗。每个周期为3周,第0天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750 mg/m2)和表柔比星(70 mg/m2);第1、4天皮下注射硼替佐米(1.3 mg/m2);第1-5天口服泼尼松(100 mg)。主要终点为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包括CR和部分缓解(P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目前共纳入2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范围:25-74岁)(表1)。

表1

1.png

截至2023年2月,15例患者完成了全部6个疗程的治疗;6例患者完成4个疗程治疗;2例自行停止治疗,22例可评估疗效。

16例(72.7%)获得CR/未经证实的CR(CRu),5例(22.7%)获得PR。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2.2%和82.0%(图1,图2)。

2.png

图1

3.png

图2

在完成全部治疗的13例患者中,常见的治疗不良事件为贫血(73.9%)、胃肠道反应(52.2%)、血小板减少症(30.4%)、肺部感染(21.7%)和神经毒性(8.7%)(图3)。

4.png

图3

研究结论

VR-CAP一线治疗边缘区淋巴瘤具有较好的疗效,ORR为95.5%,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

相关阅读

恶性淋巴瘤是怎么回事

 恶性淋巴瘤是怎么回事?无极血康医院的袁军清院长表示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饮食搭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个人的饮食,合理的饮食将更有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