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和防治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8月12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和防治
急性ITP血小板明显减少,通常小于20×109/L。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1~6小时。骨髓检查多数病历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其中幼稚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ITP多此化验血小板减少,多为(30~80)×109/L。骨髓巨核细胞大多增加,大小基本正常,颗粒型增多,血小板形成明显减少。血小板表面相关IgG增多,血小板相关C3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约1~3天。
(一)症状
1、 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 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二)体征
1、急性型
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什么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2、慢性型
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可有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唯一症状,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如有明显脾肿大,要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可能性。
血小板减少的预后与治疗一直是患者及家属颇为关注的焦点,血小板减少预后怎样以及究竟怎样治疗也成为关键因素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下面国医血液病防治中心的相关专家为您介绍相关知识,为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血小板减少的预后主要与发病的原因、出血量及伴随症状有关。若治疗及时,抗御外邪的侵袭,治疗措施得当,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可以在6个月内缓解,并且效果较好。
对于血热妄行型血小板减少患者要避免外邪的侵袭,以免造成脉络受损,热迫血行而出血。对于气虚不摄者要注意饮食调理及起居有节,不可过劳,以免伤及脾胃,加重病情。阴虚火旺及感受火热燥邪者应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耗伤阴津、血瘀者应尽量避免受寒,以免寒凝血瘀加重病情。另外,还应调情志,以免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疗效不佳,采用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常规疗法,因激素的禁忌症和副作用而使很多患者形成激素撤减综合症而不能根治。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易导致骨髓抑制和诱发肿瘤的危险而不能广泛应用。脾全切更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大剂量丙球冲击,血浆置换等新疗法不断出现,但仍缺乏根本性的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具有改善出血症状快、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ITP患者所接受。虽然中药治疗疗效不如激素疗效快,但比激素疗效稳定,不易复发。激素经动物实验证明相当于很强的温阳药,长期应用可致机体阴阳失衡,同时可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而导致激素撤减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能及时恢复,而造成本病的复发及加重,这也是形成激素撤减敏感的主要原因。
治疗中发现在应用中药之初,激素常用量较大,在用药中加大滋肾养阴之品的剂量,以阴柔之品解激素阳刚之性,使激素能够顺利撤减;而在用药中后期激素停用或用量较小时,加入温阳之品,而使肾上腺皮质功能顺利恢复。而使中药对本病的疗效大大提高。

相关阅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做口腔护理应特别注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然对患者的危害很大,但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患者在患病之后,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工作...

血小板减少的中医饮食治疗

血小板减少患者在长期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在饮食上也得更加注意,多食以活血化瘀﹑补脾滋肾﹑清热的养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