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及疗效


作者:yatao 日期:2010年05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造血干细胞的适应症有哪些?
㈠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
㈡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重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
㈢ 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辜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㈣ 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如何?
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须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长期生存率分别为50%— 70%、70%—80%和60%—80%,明显高于常规化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率也达到70%—80%。另外近年来在乳腺癌等实体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影响骨髓移植的疗效因素有哪些?
㈠ 移植患者病情:
骨髓移植复发率与移植时病情有关。对于急性白血病在CR l期疗效最好,复发率约为20%左右,而在 CR2期或复发期移植复发率达50%以上。
对于慢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法,疗效在慢性期最好,急变期最差,一般讲从诊断至移植时间长,疾病处于进展期的患者疗效差。
㈡ 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是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主要方法,故肿瘤细胞对放化疗敏感性直接影响移植疗效。
㈢ 移植物质量:
对于自体骨髓移植,何时采集骨髓、移植患者缓解质量及骨髓冷冻储存技术、骨髓净化效果均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质量。
㈣ 预处理方案:
移植后疾病的复发率与预处理方案的强弱有关,复发多在1年以内,复发的白血病多数来自患者原来的细胞。
㈤ 年龄:
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因素,供受体均在20岁以下者疗效最佳,患者年龄大于30岁者略差,40岁以上的患者其BMT的疗效与单纯化疗无显著差异。
㈥ HLA匹配程度:
异基因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物排斥和GVHD,与HLA匹配程度密切相关。
非相关的HLA相配合的骨髓移植后存活情况如何?应用前景如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最大限制是HIA相匹配的同胞供者有限,只有30%可进行同胞之间移植。为解决供者来源,1970年开始欧美国家相继建立骨髓库,对献髓志愿者进行HLA配型,到1998年10月为止全世界已有529万人申请登记,并对其中30%做了HLA配型。目前非血缘性BMT为异基因BMT的25%左右。而且处于上升趋势。
影响非血缘性BMT的主要因素是供受者之间主要或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差异,由此出现较高的移植物排斥、GVHD等合并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美国国家骨髓供者规划署报道,1184例CML接受无关供者Allo-移植,分析779例CML-CP 3年无病生存率为40%;在年龄<35岁组,采用HLA相合供者在确诊后1年期内接受移植的CP期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提高,达到51%-71%。
血清学配型确定的表型是一个较粗的指标,目前许多单位已采用新的基因型配型技术为选择供者提供更为准确HIA的配型依据;新近研究的UDBM—CD34+细胞移植和体内T细胞去除法,已应用于临床,据报道移植后患者移植相关合并症降低,生存率明显提高。随着GVHD发病机制的研究、HLA配型技术、免疫抑制剂、生物技术的发展,非血缘性BMT将成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在我国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造血干细胞的适应症有哪些?
㈠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㈡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重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
㈢ 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辜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㈣ 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如何?
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须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长期生存率分别为50%— 70%、70%—80%和60%—80%,明显高于常规化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率也达到70%—80%。另外近年来在乳腺癌等实体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影响骨髓移植的疗效因素有哪些?
㈠ 移植患者病情:
骨髓移植复发率与移植时病情有关。对于急性白血病在CR l期疗效最好,复发率约为20%左右,而在 CR2期或复发期移植复发率达50%以上。
对于慢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法,疗效在慢性期最好,急变期最差,一般讲从诊断至移植时间长,疾病处于进展期的患者疗效差。
㈡ 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是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主要方法,故肿瘤细胞对放化疗敏感性直接影响移植疗效。
㈢ 移植物质量:
对于自体骨髓移植,何时采集骨髓、移植患者缓解质量及骨髓冷冻储存技术、骨髓净化效果均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质量。
㈣ 预处理方案:
移植后疾病的复发率与预处理方案的强弱有关,复发多在1年以内,复发的白血病多数来自患者原来的细胞。
㈤ 年龄:
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因素,供受体均在20岁以下者疗效最佳,患者年龄大于30岁者略差,40岁以上的患者其BMT的疗效与单纯化疗无显著差异。
㈥ HLA匹配程度:
异基因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物排斥和GVHD,与HLA匹配程度密切相关。
非相关的HLA相配合的骨髓移植后存活情况如何?应用前景如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最大限制是HIA相匹配的同胞供者有限,只有30%可进行同胞之间移植。为解决供者来源,1970年开始欧美国家相继建立骨髓库,对献髓志愿者进行HLA配型,到1998年10月为止全世界已有529万人申请登记,并对其中30%做了HLA配型。目前非血缘性BMT为异基因BMT的25%左右。而且处于上升趋势。
影响非血缘性BMT的主要因素是供受者之间主要或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差异,由此出现较高的移植物排斥、GVHD等合并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美国国家骨髓供者规划署报道,1184例CML接受无关供者Allo-移植,分析779例CML-CP 3年无病生存率为40%;在年龄<35岁组,采用HLA相合供者在确诊后1年期内接受移植的CP期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提高,达到51%-71%。
血清学配型确定的表型是一个较粗的指标,目前许多单位已采用新的基因型配型技术为选择供者提供更为准确HIA的配型依据;新近研究的UDBM—CD34+细胞移植和体内T细胞去除法,已应用于临床,据报道移植后患者移植相关合并症降低,生存率明显提高。随着GVHD发病机制的研究、HLA配型技术、免疫抑制剂、生物技术的发展,非血缘性BMT将成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在我国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阅读

合理饮食,增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疗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产生了抵...